马克思主义学院-外网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实践活动>>正文
弘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
2015-07-31 10:03   社会科学部

暑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活动。活动旨在通过重走革命道路、重访先烈故里、重温革命思想、体验改革成就,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系列考察报道之一:弘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

西柏坡,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小山村,设施简陋,条件落后,交通不畅。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运筹帷幄,指挥千里之外的人民军队取得了对国民党军队的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从而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柏坡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党中央在西柏坡仅仅住了十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迎来了如旭日东升的新中国。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冈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是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一句名言,我们在进入平山县县城首先看到的标志性建筑就写着这几个字。进入西柏坡纪念馆辖区,首先看到的是巨臂托起太阳的大门景,它告诉我们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位于停车场西侧的影像资料馆,建筑面积3300多平方米,集摄影、资料、娱乐于一体;气势宏伟的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同志手迹;碑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1991年9月21日参观西柏坡时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碑座周围将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和赴京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地微缩在四块浮雕上,形象地揭示了西柏坡的历史贡献和党在这一时期的伟大实践活动。在纪念碑的两侧分别是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于1976年破土动工,全馆面积1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44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在纪念党中央、毛主席进驻西柏坡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旧址和纪念馆同时对外开放。纪念馆分上下两层,阶梯式四合院,四周走廊环绕,顺山势建造而成。馆内的陈列展览,集声光电现代化设施于一体,集中展现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1982年3月11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柏坡和井冈山、延安一样,现在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1949年3月,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党的面前。此时的毛泽东,没有陷入胜利的陶醉中,而是集中全党的智慧,在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走向城市,从战争走向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关头,做了著名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地认识到,如何使全党同志在伟大的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及时地、郑重地向全党提出这个问题,使全党同志保持高度的警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次会议是在中央机关的一间大伙房里举行的。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11人。毛泽东坐在主席台一张长条桌旁,和与会者一样做着笔记。在主席台两侧放了两张方桌,下面摆放了4个沙发和一些长条椅,会场因陋就简,用的东西大部分是战利品,少部分是自己动手做的。没有名签,没有鲜花,没有扩音设备,舍弃了一切形式,舍弃了繁文缛节,一切就变得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但这并没有影响会议的深刻思想和内容,也没有影响效果。

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两个务必”是我党总结中国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的深刻反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的经验证明,在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得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两个务必”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把人民的利益代表好,就必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政不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本质上讲,西柏坡精神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既善于破坏旧世界、又善于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概括和总结,又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升华。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传,是我们党和民族的传家宝,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多得的常学常新的必修课。西柏坡精神没有过时,“两个务必”教诲永放光芒。西柏坡精神不仅要继承下来,而且要传扬开去,与时代同行。

邓小平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年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专程来到西柏坡,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并作了重要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002年底,胡锦涛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结合新的任务和使命,再次把“两个务必”的要求提到全党面前。胡锦涛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柏坡时指出,“‘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案。”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仍处于初级阶段,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时代常新,精神不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需要我们居安思危,继续以艰苦奋斗来要求自己。今天,我们学习、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中国共产党做好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真正做到为民所信、为民所靠,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激励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文/黄成华)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