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外网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实践活动>>正文
参观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传承红色文化
2015-07-31 10:04  

社科部一行七人怀着敬仰的心情,于2014年7月21日到河北安新县白洋淀参观学习。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参观雁翎队抗日纪念馆,比较全面地了解白洋淀抗战的历史,尤其深刻了解当年活跃在白洋淀地区的水上抗日游击队,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市新安县,广阔的天然水域犹如江南的水乡。大片荷花和芦苇地构成了白洋淀地自然景观。抗日战争时期,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队伍。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保运船。这支令敌人闻风丧胆、令百姓欢欣鼓舞的队伍,就是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打日寇、锄汉奸、端岗楼、打伏击,进行大小战斗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雁翎队在抗日烽火硝烟中诞生,在血与火交淬中成长壮大。有31名雁翎队战士为了民族独立和祖国的解放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参观了雁翎队抗战用过的文物、静态再现的立体场景、抗战策略手稿和缴获的日军武器等,观看了抗战的3D电影,对那段英勇的抗战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深刻体会小兵张嘎这一形象。嘎子的原型赵波生于赵庄子村,是原雁翎队队长,他从小认清了自己小小国民的责任,开始以铁的纪律锻炼自己,大踏步地走上救亡的岗位。“雁叫长空敌丧胆,翎飞大地我扬眉”,这幅纪念馆门前的对联很好的概括了水上雁翎队的抗战爱国精神,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展馆的尾部有两块展板,一块介绍“张嘎子”的诞生,另一块介绍《今日小兵张嘎》。“张嘎子”的诞生,为我们介绍了著名作家徐光耀和他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1958年9月,著名军旅作家徐光耀被错划为右派,从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下放到保定农场劳动改造。那儿离白洋淀不过几华里,他经不起孙犁的《荷花淀》对白洋淀渲染的诱惑,慕名来到白洋淀一看虚实,立刻被这里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在当地渔民诗人李永鸿的介绍下,他认识了当年活跃在白洋淀地区的著名民兵英雄、雁翎队队长赵波。当时,赵波大病初愈在家休养。相仿的年龄,相似的经历,使他与赵波一见如故。在炕头上,徐光耀听赵波讲起了他的身世。赵波七岁丧父,十岁给地主放鸭子,淘气上树掏鸟蛋,与大孩子打架吃了亏,晚上堵人家的烟筒。参加革命后,利用打鱼、打猎的本事消灭敌人,端敌人的炮楼,打敌人的包运船等等。赵波如数家珍地讲述他的身世与经历,不仅使徐光耀深受感动,而且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且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就这样,徐光耀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以赵波为原型创作了著名中篇小说《小兵张嘎》。1961年小说《小兵张嘎》在《河北文学》全文发表,1963年《小兵张嘎》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了同名电影,并迅速风靡全国。没想到,徐光耀的一段人生挫折却成就了他的一部经典名作,进而为我国电影史留下了一部经典名片。今日《小兵张嘎》,让我们了解了《小兵张嘎》的原型老英雄赵波。展板展示的是新华社记者于1995年底撰写的一篇文章,当时老英雄赵波还健在。赵波,1922年生。1939年秋,白洋淀抗日武装雁翎队成立。他开始当侦察员,由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战功卓著,后来担任队长。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被冀中第九军分区授予“民兵战斗英雄”称号。抗战胜利后,赵波随雁翎队编入冀中军区。1947年升任冀中军区38团连长。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他的右肩连中4发机枪子弹,伤愈后复员回到家乡。回乡后,他先后担任公社社长、村支部书记、县委委员、1989年离休,享受县级干部待遇。党和国家高度评价赵波的贡献,给予很高荣誉。1950年,赵波获得“华北战役战斗英雄”光荣称号。1960年,他出席了全国民兵群英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国防部赠送他一支半自动步枪。1991年,江泽民视察白洋淀时接见了赵波,请他介绍当年的斗争情况。老英雄赵波从不以功臣自居,一生艰苦朴素,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多次被安新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被评为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2007年9月8日老英雄赵波辞世,享年85岁。

在乘船去雁翎队抗日纪念馆的路上,我们游览了白洋淀优美的水上景色,并对景区水域的保护状况进行了简单调查,初步了解了旅游业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对白洋淀环境影响情况。那天恰逢有抗战历史片段的现场表演,演员们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当年的抗战经历,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抗战的艰辛与抗争英雄的英勇与机智。白洋淀有着英勇善战的人民,光荣辉煌的抗战历史,和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文/黄成华)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